大学生网课自动刷课与付费点赞现象剖析
在当今大学网课盛行的时代,一些不良风气悄然滋生,其中大学生网课自动刷课以及付费点赞现象尤为突出,所谓网课自动刷课,就是利用软件或脚本等技术手段,让课程学习进度在无需真实参与学习的情况下自动推进;而付费点赞则是通过支付一定费用,获取他人对自己网课相关表现(如作业、讨论等)的虚假点赞。
自动刷课的危害
(一)学习效果大打折扣
网课的初衷是为学生提供灵活且丰富的学习资源,辅助知识汲取,可自动刷课行为完全摒弃了学习过程,学生只是机械地看着进度条前行,没有真正理解课程内容,比如在专业核心课程的网课中,那些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,本需反复琢磨、结合实际案例消化,但刷课时却一晃而过,知识如同浮光掠影,未曾在脑海中扎根,考试时只能临时抱佛脚,对知识的掌握支离破碎。
(二)破坏教学公平性
当部分学生靠刷课蒙混过关,拿到看似不错的成绩,对于那些脚踏实地、认真听讲、努力完成作业的老实学生而言,无疑是极大的不公平,老实学生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钻研学问,却在成绩评定上可能与靠不正当手段刷课者相差无几,这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,长此以往,破坏整个学习氛围,让用心学习的学生寒心。
(三)干扰教学评价体系
教师依据网课学习数据来调整教学策略、评估教学质量,自动刷课产生的虚假数据会让教师误判学生的学习难点与兴趣点,例如某门课程显示全体学生快速学完且作业完成率高,教师便以为教学效果卓越,实则学生对关键知识一无所知,使得教学改进失去正确方向,阻碍教学质量提升。
付费点赞的弊端
(一)扭曲评价真实意义
网课中的点赞本应是同学们对优质作业、独到见解讨论的认可与鼓励,是激发学习动力、促进交流互动的正向反馈,然而付费点赞让点赞沦为交易商品,一个毫无价值甚至错误百出的作业,因付费就能收获大量点赞,掩盖了其真实水平,使得评价失去公信力,无法甄别出真正优秀的学习成果。
(二)助长不良学风
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,付费点赞这种行为容易让他们形成投机取巧、金钱至上的观念,为了获得表面荣誉、满足虚荣心,不惜花钱买赞,而非专注于提升自我能力,久而久之,学术风气被带坏,大家不再比拼学识,而是比拼谁更舍得“投资”虚假繁荣。
根源探究
(一)学生自身因素
部分大学生自律性差,面对网课缺乏主动学习意识,又贪图成绩好看、面子有光,便选择走捷径,虚荣心作祟,看到别人作业点赞数高、课程完成度亮眼,自己不想付出努力,就想靠歪门邪道赶超。
(二)平台监管漏洞
网课平台多注重课程资源投放,对学习过程监督不足,对于异常学习行为,如短时间内快速学完多门课程、点赞数据激增等缺乏敏锐监测机制,未能及时封堵漏洞,给了违规者可乘之机。
(三)学校管理缺位
学校对网课学习的要求不够细化,考核标准单一,多以最终成绩、完成率论英雄,忽视学习过程督导,而且对网课作弊等不当行为惩处力度不够,没有形成强大威慑力,让学生心存侥幸。
解决对策
(一)强化学生教育
高校应开展诚信教育专题讲座、学风建设活动,将网课学习规范纳入德育范畴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、价值观,明白真才实学才是立足之本,从源头掐灭不良念头。
(二)平台升级监管
网课平台要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,精准识别异常学习模式,如自动刷课软件特征、点赞行为异常波动等,一经发现,立即冻结账号、清零虚假数据,并通报学校,增加违规成本。
(三)学校完善管理
制定详细网课学习规章制度,明确学习要求、考核细则,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方式,既看学习时长、作业完成,也重课堂互动、知识运用,对违规学生严肃处理,记入学业档案,打消其投机心理。
只有各方协同发力,才能遏制大学生网课自动刷课、付费点赞乱象,还网课学习一片纯净天地,让知识传承回归正轨。
FAQs
问题 1:学校怎么发现学生网课自动刷课呢? 答:学校一方面可以借助网课平台提供的学习数据分析报告,查看学生学习时长分布是否合理、学习操作是否符合正常学习逻辑,比如是否存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课程内容且无互动的情况;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、作业检查、阶段性测试等方式,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,若与网课学习数据呈现较大反差,就可能怀疑存在自动刷课行为,再联合平台深入调查核实。
问题 2:网课平台如何防止付费点赞现象? 答:网课平台可利用技术手段,对点赞行为进行实时监测,分析点赞用户的活跃度、点赞频率是否异常,若某个用户在短时间内频繁为多个不同质量的作业点赞,或者新注册账号专门用于点赞且行为模式单一,就可能涉嫌付费点赞,建立信用评价体系,一旦发现用户参与付费点赞等违规行为,降低其信用分,限制账号部分功能,情节严重的直接封禁账号,并向学校通报。